Logo

Logo

你是最好的治愈

高中时,有的同学对我说,跟我在一起会感觉很阳光;大学时,舍友问,你为什么整天都充满那么多能量?现在,一些小伙伴给我留言,说能在我的文字里收获感动、温暖和向上的力量。其实,他们看到的不是全部,我与多数同学一样,到了某个阶段就会出现情绪低谷期,只是我在无数次的后悔之中渐渐学会了自我治愈。我曾跟几个学生数落我大学中遗憾的事,其中一件就是因为自己放任情绪而错失了一位相交近四年的朋友。

那是在大四下学期,考研结束后我去了广州,这期间有一些团支书不得不参加的会议,我每次都是让好友帮忙充数。有一次临时下达的开会通知,我转给她之后,她回说“怎么每次都让我去”。我放大性地捕捉到她不悦的情绪,心火一下子就上来了,要知道,当你把某个人的身份定义为“自己人”,而对方的言行你认为有悖于这一崇高待遇的时候,你会觉得任何欠抽的情绪发泄都是情有可原的。于是,我竟然在气头上回了绝交这样的字眼,就这样,那曾坚如磐石的友谊就被一层纸轻易捅破了。当时还未觉得过分,甚至直到毕业那天还在赌气。之后,她出了省读研,虽然现在还保持不咸不淡的联系,但是,谁也不再提过去那件事,曾经最珍贵的友谊,味道说变就变了。

虽然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因情绪管理不善而付出代价,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因此让自己所爱的人受到伤害,因为你发现,情绪总会在关键时刻失控,那一刻,我们的大脑已接近愚蠢了。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很少反思自己的情绪失常,毕竟情绪伴随恶语喷薄而出的一瞬,那种快感是歇斯底里的,过后认个错表个态打个马虎眼,好像所有人都该配合我们的诚恳,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飞扬跋扈甚至暗自欣赏。

我曾参与处理过几次宿舍矛盾,听到不止一个同学用“我就是这样的性格”为自己不良的宿舍关系开脱。说的就像现今一切表现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预设好了,因此作为弱势群体,所有人必须无条件包容她那种独特的情绪表达。我想问:凭什么?凭什么你的骂骂咧咧、摔七摔八就需要被理解为性格的大大咧咧?情绪的表达跟人的素养直接相关,性格没有好坏而情绪有好坏,如果把情绪标榜为性格,你一定不会认为那个张牙舞爪的你是素养最LOW的时刻。

我有一个朋友,为人处事热情大方却小心翼翼,处处替他人着想,生怕自己的言行让对方不满,所以对任何人都不会轻易大肆地发泄情绪,但情绪总需要出口,她的方式是沉默,如果感觉她这段时间对人爱搭不理,即便交谈也心不在焉,那一定是她的情绪低谷期。她还不喜欢做任何解释,了解的人或许还能容量,不清楚状况的往往会猜测“这厮是不是对我哪里有意见”,然后不再深交下去。

狂风暴雨或者浮潮暗涌,这些情绪表达的方式不是说不该有,你可以挥洒在运动场,可以移情于书籍,甚至购物甚至游戏,但如果作用于人,难免后悔或一发不可收拾。当然,那些作用于物的情绪表达也仅是下策。

事实上,人对情绪的最好管理是自我治愈。为情绪找到出口那只是暂时的,我们更需要的是自我修复自我疗伤,当我们的情绪结了痂成了疤,再碰触它不会疼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强大,能容纳更多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我习惯把这种过程称之为成熟。它会说服你用平和去理解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会让你变得更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

几乎每两个月,我都会出现一次情绪低谷期,偶尔也会发个状态委婉地抱怨一下,但一定不会久。我的自我治愈方式是走出身处的小环境,比如坐上公交车漫无目的地看看窗外,比如坐在咖啡店二楼俯视外面的车水马龙。这时候,总有那么几个人甚至更多人在为生计奔波、或快乐或机械地忙碌、或穿着打扮身体状况皆不如你,有些人的不堪甚至会刺痛你的双眼。他们像陀螺一样在转着,你却能享受这片刻闲暇,还有钱奢侈地喝杯咖啡,不是很幸福吗?这时候,要告诉自己:没事的,慢慢来;告诉自己:没关系,都是小事;告诉自己:尽力做,都会好。

作为齐姐姐,我知道我需要给孩子们满满的正能量,但是月有阴晴圆缺,心情也不是每天都阳光普照。我们需要学会自我治愈,这是一个人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我知道很难,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开始改变,就像一个前辈曾给我的建议:在情绪爆发之前,先去一下洗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