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乡丨青鸟展翅,筑梦有我!北海学子风采展示(第一期)
发布时间: 2025-08-12 浏览次数: 10

一、张超冉

专业班级:2023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班

实习单位:博平镇人民政府

实习感悟:

盛夏七月,我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走进了博平镇人民政府的大门。作为一名政治学专业的大学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终于有了落地的机会,而这一个月的实习经历,远比课堂更让我懂得“为人民服务”的分量。 

初到办公室时,我连文件分类都显得手忙脚乱。记得第一次跟着前辈下村走访,村民们围着我们反映灌溉用水的问题,方言混杂着焦急的语气,我一时竟不知如何记录。是带队的李主任耐心地逐句翻译,又用通俗的话向村民解释政策,那俯身为老人递矿泉水的动作,让我突然明白:基层工作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需要能弯下的腰和能听清的耳朵。

后来参与整理脱贫档案时,我才发现每一户的帮扶记录都厚如书本:张大爷家的羊圈改造补贴明细、李大姐的电商培训签到表、留守儿童的助学申请材料……这些密密麻麻的字迹背后,是无数人用脚步丈量出的民生温度。有次加班核对数据到深夜,窗外的镇政府办公楼依然亮着几盏灯,前辈说:“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它们连着家家户户的日子。”那一刻,我突然读懂了“责任”二字的千钧重量。 

实习尾声,我参与了镇上的防汛演练。看着干部们扛着沙袋在堤坝上奔跑,听着村支书用大喇叭一遍遍叮嘱注意事项,再想到刚来时自己连报表都填不明白,心中满是羞愧与成长的激动。原来所谓“基层”,从来不是地图上的一个名词,而是无数人用汗水浸润的土地;所谓“为民”,也不是口号里的修辞,而是在每一次倾听、每一次奔波、每一次坚守中践行的承诺。 

离开博平镇那天,办公楼前的红旗在风中舒展。这段实习让我明白,大学生的成长不该只在象牙塔,更该在田间地头、在群众身边。未来无论走向哪里,这段沾满泥土气息的记忆,都会提醒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才是最生动的学问。

二、陈思睿

专业班级:2023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班

实习单位: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政府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

实习感悟:

这个夏天,我以青鸟计划实习生的身份走进社区,在方寸之间的居委会里,触摸到了基层工作最真实的温度。一个月的实践像一面棱镜,让我对“公益”和“责任”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暑期托管班是我每天的“主战场”。面对二十多个精力旺盛的孩子,既要辅导作业、组织趣味课堂,又要时刻关注安全,起初总手忙脚乱。记得有个内向的小男孩总独自坐在角落,我试着用绘本和他搭话,慢慢发现他画的奥特曼格外生动。后来他主动在手工课上教大家折纸,看着他眼里的光,我忽然懂了:社区工作不只是完成任务,更是用耐心焐热每个需要关注的角落。

拿起相机记录活动时,我又成了社区的“观察者”。老年合唱团排练时颤抖却洪亮的歌声,志愿者们为独居老人送菜时的熟稔寒暄,这些细碎的瞬间被定格成照片,配上文字写成简讯发布在社区公众号后,常有居民留言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正是社区生命力的脉动,而我们的笔和镜头,能让这份温暖被更多人看见。

从最初对着表格手足无措,到后来能独立协调一场小型亲子活动,这个夏天教会我的,远比课本具体。社区就像一个浓缩的社会,在这里,我学会了在琐碎中找规律,在沟通中练耐心,更明白了“服务”二字的分量——它藏在孩子们的笑声里,在老人的感谢中,也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居民们说的那句“辛苦了”里。

青鸟计划让我明白,青春的价值从不在高谈阔论中,而在脚踏实地的行动里。当我们俯身贴近大地,才能真正读懂生活的意义,这或许就是这场实践最珍贵的馈赠。

三、赵兹琦

专业班级:2024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1班

实习单位:景芝镇人民政府

实习感悟:

在景芝镇人民政府参与返家乡实践活动的这段日子里,我收获满满,对基层政府工作有了全面且深刻的理解。 

初到岗位,我迅速融入工作节奏,跟随前辈们投身于各项基层事务中。无论是深入村落了解民生民情,协助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还是参与政策宣传,助力惠民举措落地,每一项任务都让我深感基层工作的意义重大。

在协助组织文化活动时,我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真切体会到文化滋养对于乡村的重要性。而在政策宣传工作中,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也让我明白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实需要付出诸多耐心与努力。 

这段实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与组织能力,更让我懂得责任与担当的内涵。基层工作虽琐碎复杂,但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感悟,不断提升自己,为家乡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案:张超冉 陈思睿 赵兹琦 编审:王世浩 复审:姚灵忠 审核:张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