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欢蹦小林蛙叫响致富路——记学校驻聊城市茌平区惠和新村第一书记姚灵忠

遮阳板下,一堆堆林蛙,个头饱满,色泽黑润,一个中年汉子满脸笑容:“这批林蛙品相真好,多亏驻村第一书记姚灵忠帮扶引进了林蛙养殖这个好项目……”这是发生在聊城市茌平区温陈街道惠和新村杭庄村林蛙养殖基地的一幕,中年汉子就是基地负责人杭广建。

姚灵忠,学校北海国际学院团总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2021年10月,他主动请缨报名参加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到茌平区温陈街道惠和新村挂职第一书记。

  初到温陈 立志实

甫一抵达,姚灵忠便立即走街串户走访调研,然而调研结果让姚灵忠心下一愣。惠和新村,由10个自然村组成,1585户,5862人,党员218人,耕地面积11590亩,且新村党委刚刚成立不久,各自然网格村集体收入主要靠发包地,没有集体产业项目,是典型的以种粮为主的落后村,这与之前驻村第一书记挂职一个自然村截然不同。

面对困难,姚灵忠毫不气馁,艰苦环境更激起了他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信心和斗志。他第一时间把微信名改为“温陈民工”,在工作日记本里郑重写下:“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当好百姓的勤务兵,做群众的知心人”,立志不忘初心,要在这片土地上做出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路在何方 访谈调研

决心再大也不能当饭吃,下一步要干什么?怎么干?是一直萦绕在姚灵忠脑海中的问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是这次第五轮挂职第一书记的任务和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面对惠和新村集体产业一穷二白的现状,如何破题,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成为姚灵忠上任来的第一道难题。

为了找到适合当地的产业项目,做到科学定策施策,姚灵忠认真学习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精神,坚持围绕“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工作队、乡村振兴施工队、乡村治理推进队、为民办事服务队”指导思想,明确抓党建、惠民生、办实事、促发展的工作定位,积极践行,勤奋工作,进出于新村农户,奔走在田间地头,与老百姓坐一条板凳,认真听取村民诉求,和村干部交流商讨。他组织召开党委会、党员座谈会,经常与村干部谈心交流,想的最多、交流最多的就是要干什么。思想不通,无动于衷;思想打通,一通百通,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在姚灵忠的不懈努力下,干部群众形成了要发展产业的共识和决心。

  潍坊考察 拓展思路

为学习潍坊乡村振兴的经验和做法,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学校驻温陈街道新村“第一书记”们牵头组织温陈街道相关领导、新村社区书记和委员,先后到潍坊多地实地观摩、学习考察。在昌邑市全国文明村大陆村林蛙养殖示范园,林蛙养殖产业项目让参加考察学习的驻惠和新村第一书记姚灵忠和新村党委成员为之心动。

在学习现场,他们认定,林蛙养殖是可学习借鉴、可复制、不受成长环境限制、收益高的产业项目。潍坊之行为新村党委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找到了新路子,返回惠和新村后,他们向新村党委汇报了潍坊之行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并提出了发展林蛙养殖产业项目的设想。

设想一出,姚灵忠便开始在网上查阅、学习,了解林蛙养殖、销售以及相关产业链的相关知识。为更好地学习林蛙养殖技术、了解市场行情、从多方面论证该项目,他和新村党委成员又来到山东省林蛙养殖示范点莱州峻豪林蛙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学习,加深了对项目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确定了该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随后,惠和新村召开党委会,正式确定实施该项目。

  路在脚下 林蛙养殖

项目确定后,姚灵忠立即着手寻找、租赁可以用来养殖林蛙的大棚,几经论证,新村党委最终确定把位于惠和新村杭庄网格村西侧的闲置大棚作为林蛙养殖实验基地,同时将场地改造为适宜林蛙养殖的场所,新村党委委员杭广建专职研究学习林蛙养殖的专业技术。为此,学校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帮扶村林蛙养殖项目启动建设。

林蛙养殖实验基地硬件建成后,姚灵忠带队再次到潍坊昌邑、烟台莱州考察学习,结合自建大棚条件,又实地学习了林蛙的生活习性、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及延伸产业链黄粉虫的养殖等,并购买蛙苗。第一批蛙苗投放成功后,姚灵忠又顶着烈日奔赴1500多公里外的东北吉林长白山林蛙养殖基地考察学习并采购新蛙苗。几经辗转,结束行程近5000公里的调研学习,惠和林蛙养殖项目终于正式落地,同时成立了惠和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林蛙养殖试验基地。

大半年来,杭广建几乎每天都在养殖场和家中两点一线地忙碌着,投放食物、测量水质、保持清洁,观察林蛙的生长情况,并作记录变化,事无巨细地呵护着每一只“林蛙小王子”。姚灵忠作为项目的发起倡议人,看到林蛙在水中欢快地跳跃时,内心的满足、喜悦和收获无以言表。

林蛙养殖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疾病防治、季节变化给初期的惠和林蛙养殖带来了不少挑战。8月份,棚内林蛙感染疾病导致众多林蛙死亡,姚灵忠得知后忧心如焚,他与新村党委书记纪怀东、委员杭传军、杭广建又来到菏泽林蛙养殖基地向有经验的养殖专业户请教,最终找到了有效的防治方法,林蛙再次活蹦乱跳,恢复勃勃生机。

 光明在前 设想规划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林蛙养殖项目从考察、论证到落地惠和新村,实现了新村集体产业项目从“0”到“1”的突破,是聊城市“北蛙南养”的成功典范,初步预计每年为新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项目的落地,跑出了惠和加速度,展现了惠和新村党委团结一致,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担当,在温陈街道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积累了半年的养殖经验,惠和养殖团体又开始尝试在养殖大棚里种植绿色蔬菜,采用“菜-蛙”共生生态养殖的方法,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持食物链的平衡,不仅提高了林蛙的存活率和产量,还为新村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如今,惠和新村林蛙养殖已经初具规模,吸引了诸多周边农户前来学习和交流。惠和新村林蛙养殖基地将作为试点项目,进一步探索试验林蛙养殖、绿色种植、黄粉虫养殖一体化立体循环种植养殖模式,试点成功,再进行推广,扩大规模,使林蛙养殖产业成为新村的亮点与特色,努力打造成为温陈街道的一张靓丽名片。

11月初,冬季即将来临,姚灵忠放心不下即将冬眠的林蛙,再次来到林蛙养殖基地,仔细查看每一个养殖池,检查每一个角落,逐条浏览养殖记录,一遍遍叮嘱:“咱们是第一次养殖林蛙,一定要加强学习思考,注意精心喂养。快要过冬了,林蛙要冬眠,更要注意养殖细节,争取取得好的养殖效益。”

看着长势良好的林蛙,回想两年多的驻村经历,姚灵忠感慨地说:“两年来,我经历和见证了新村的发展,落地了林蛙养殖项目。两年援聊行,一生温陈情。祝愿新村在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指引下,更快发展,争创佳绩,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潍坊学院报